解甲留營,仍可長纓在手縛蒼龍

■張澤軍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鐘福明

夕陽西下,古都灞上。

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chǔ)部教授王忠像往常一樣,沿著校外的東山開始長跑。從2010年開始,他堅持每周長跑至少三四次,每次短則三四公里、長則八九公里。

人生猶如長跑。出生于教師世家的王忠,從小學到高中、從本科到研究生、從學校首批博士到兩進博士后流動站,一路“跑”到了學生身份的“最高級別”。

作為老師,他一步步從講師干到教授,還擔任過教研室主任。一路“跑”來,王忠先后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學術(shù)專著1部、教材2部,國防發(fā)明專利3項……去年底,因工作成績突出,他榮立三等功。如果沒有這次不期而遇的轉(zhuǎn)改文職,如果不在基礎(chǔ)部這個將來全是文職人員編制的單位,王忠很可能會穿一輩子軍裝。

“主任,轉(zhuǎn)改文職算我一個。”新學期伊始,王忠第一個跑到部主任陳會林辦公室,表明自己轉(zhuǎn)改文職的決心,這讓陳會林既驚喜又意外。

“我的思想工作就不用做了,我轉(zhuǎn)改的原因,一是能接著把我還未完成的科研項目繼續(xù)進行下去;二是我出生教師世家,喜歡老師這個職業(yè),不管衣服怎么變,但崗位沒有變,育人使命沒有變。”王忠干脆利索地回答道。

其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王忠并不是沒有猶豫和徘徊過。此前,他甚至給校領(lǐng)導打過電話,想調(diào)回原來所在的專業(yè)院系。“如果大家都‘跳槽’,工作還怎么干?轉(zhuǎn)改文職人員后,不影響干事業(yè)。”校領(lǐng)導的話,讓王忠陷入沉思。

那段日子里,王忠把現(xiàn)役干部轉(zhuǎn)改文職人員的政策宣講視頻看了一遍又一遍,認真分析著自己的實際情況:家庭方面,孩子已上大學,愛人就在駐地工作,不存在兩地分居、經(jīng)濟拮據(jù)等家庭困難;工作方面,自己對彈載計算機的研究只完成了CPU設(shè)計,還有總線、測發(fā)控軟件等有待進一步研究……

“作為教授,即使去不了專業(yè)院系,還可以選擇退休或自主擇業(yè)。”作為學校第一個教授級別主動申請轉(zhuǎn)改的對象,王忠的選擇一度在學校引發(fā)沖擊波。一些同事、同學打來電話勸他,但更多的人還是支持,因為他們知道,王忠認定了的事一定有他的道理。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如果不是熱愛軍營,早在博士后流動站時,我就有留在地方研究所的機會;若圖安逸可以選擇退休,我只是感覺自己還能干一點事,不能白白浪費幾十年。”對于轉(zhuǎn)改文職人員,王忠最看重的是軍營的環(huán)境與平臺。他說:“科研好比一場接力賽,最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如果選擇走出去,自己的科研可能就要另起爐灶、從頭再來,幾個來回折騰下來,怎么也得花五六年;如果選擇留下來,不僅團隊在這里,實驗資源也在這里。更重要的是:解甲留營,仍可長纓在手縛蒼龍。”

跑完步,洗個澡,看完新聞聯(lián)播,就去加班。轉(zhuǎn)改文職對象名單上報后,王忠的生活變得更加規(guī)律。開學后,他一有時間就扎進實驗室,圍繞彈載計算機的總線反復進行仿真實驗,對其性能的兼容性、可擴展性和可靠性進行評估分析??粗粔K塊印刷電路板,他信心滿滿地說:“總有一天,我親手研制的彈載計算機,會像自己的心一樣,一直伴著導彈飛。”

陸軍裝甲兵學院信息通信系博士講師尚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