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外科治療和護理-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24 17:22:47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外科治療和護理學習要求了解:甲亢的分類、病因和病理。熟悉:甲亢的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和外科處理原則。掌握:甲亢病人手術前后的護理。重點和難點問題一、甲亢的臨床表現與診斷要點1.高代謝狀態(tài) 性情急躁、容易激動、失眠、兩手震顫、怕熱、多汗、食欲亢進、體重減輕、心悸、脈快有力、脈壓增大、內分泌紊亂。脈率和脈壓為判斷病情和治療效果的主要指標。2.突眼征 為部分原發(fā)性甲亢的典型特征。表現為雙側眼球突出,眼裂增寬,嚴重時上下眼瞼閉合困難,突眼的嚴重程度和甲亢的嚴重程度無明顯關系。3.基礎代謝率增高 正常值為 10%,輕度甲亢為+20%~+30%,中度甲亢為+30%~+60%,重度甲亢為+60%以上。4.甲狀腺攝131I率升高 2小時內甲狀腺攝131I量超過入體總量的25%,或在24小時內超過入體總量的50%,且吸131I高峰提前出現,都表示甲狀腺功能亢進。5.血清T3和T4增高 血清T3可高于正常4倍左右,而T4僅為正常的2.5倍,因此,T3測定對甲亢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二、外科處理原則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切除腺體的80%~90%)目前仍是治療中度以上甲亢的一種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手術適應證:①中度以上的原發(fā)性甲亢。②繼發(fā)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③伴有壓迫癥狀或胸骨后甲狀腺腫等類型的甲亢。④抗甲狀腺藥物或131I治療后復發(fā)者。⑤妊娠早、中期具有上述指證者。手術禁忌證:①青少年病人。②癥狀較輕者。③老年病人或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三、護理診斷/護理問題1.焦慮或恐懼 與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對術前準備、手術治療和預后等缺乏了解有關。2.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高代謝狀態(tài)有關。3.潛在并發(fā)癥 呼吸困難和窒息、喉返神經損傷、喉上神經損傷、手足抽搐和甲狀腺危象等。四、手術前護理1.心理護理 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護理。2.飲食護理 給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飲食,鼓勵多飲水,以滿足高代謝的需要,禁用濃茶、咖啡等。3.突眼的護理 臥床時,頭部墊高,以減輕眼部腫脹;眼瞼閉合不全時,應戴眼罩;睡眠時用抗生素眼膏,以避免角膜干燥,預防感染。4.藥物準備 是手術前降低基礎代謝率,防止術后甲狀腺危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先給硫氧嘧啶類藥物,待甲亢癥狀基本控制后,改服碘劑1~2周,再行手術。碘劑可抑制蛋白水解酶,減少甲狀腺球蛋白的分解,抑制甲狀腺素的釋放,可減少腺體血流量,使腺體充血減少,變小變硬,有利于手術治療。因碘劑不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一旦停服,貯存于腺濾皰內的甲狀腺球蛋白即可分解,大量甲狀腺素釋放入血,使甲亢癥狀加重。因此,凡不準備手術者不給碘劑。常用的碘劑是復方碘化鉀溶液(盧戈氏液),自每日3次,每次3滴開始,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日3次,每次16滴為止,以此劑量維持至手術時機成熟:病人情緒穩(wěn)定,睡眠好轉,體重增加,脈率穩(wěn)定在90次/分以下,基礎代謝率低于+20%,腺體縮小變硬。碘劑可刺激口腔粘膜和胃粘膜,應在飯后給藥,可將藥液滴在餅干或面包片上吞服,或用冷開水稀釋后服用。對于上述藥物準備不能耐受或無效者,可單用或與碘劑合用普萘洛爾作術前準備。方法是:普萘洛爾20~60mg,每6小時一次,連服4~7日,術前1~2小時再服一次。5.其他準備 包括完成術前檢查,皮膚準備,床頭準備吸引器、無菌手套和氣管切開包等。五、手術后護理1.一般護理 ①病人清醒,血壓平穩(wěn)后,改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和痰液咳出,防止肺部并發(fā)癥,也有利于切口引流。②術后1~2日,可進流質飲食,但不可過熱,以免頸部血管擴張,加重切口滲血;若有嗆咳,可進半固體食物。③嚴密觀察體溫、脈博、呼吸、血壓和切口滲血情況,一旦發(fā)現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并協助處理。④術后繼續(xù)服用復方碘化鉀液溶,每日3次,每次10滴,共1周左右,或每日3次,每次16滴,逐日每次減少1滴,至每次3滴為止。2.主要并發(fā)癥的護理(1)呼吸困難和窒息:原因:①切口內出血。②喉頭水腫。③氣管塌陷。④痰液阻塞。⑤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后48小時內,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煩躁、發(fā)紺,甚至窒息。護理措施:床頭常規(guī)準備氣管切開包、無菌手套和吸引器等,以備急用。觀察呼吸、血壓、脈搏及切口滲血情況,發(fā)現呼吸困難和窒息,立即查找原因,對因處理。如切口內出血,應拆線清除血腫;粘痰阻塞,應吸痰,給予霧化吸入;喉頭水腫,給予糖皮質激素;經上述處理癥狀無改善或考慮氣管塌陷,則行氣管切開。(2)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或失音。暫時性損傷3~6個月內可逐漸恢復,一側永久性損傷也可由對側代償,6個月內發(fā)音好轉。護理措施:做好解釋工作;給促進神經恢復藥物,針刺、理療等;雙側喉返神經損傷造成嚴重呼吸困難者,應作氣管切開。(3)喉上神經損傷:外支損傷,音調降低;內支損傷,進食時,特別是飲水時容易誤咽發(fā)生嗆咳。護理措施:協助病人取坐位進半流質飲食,一般經理療后可自行恢復。(4)手足抽搐:術后1~3日出現癥狀。輕者面部、口唇、手足針刺感或麻木感;重者面肌、手足陣發(fā)性疼痛性痙攣,甚至喉及膈肌痙攣,引起窒息死亡。護理措施:限制高磷食物;輕者口服葡萄糖酸鈣,較重者加服維生素D3.二氫速固醇;抽搐發(fā)作時,靜注葡萄糖酸鈣。(5)甲狀腺危象:與術前準備不足,甲亢未能很好控制及手術應激有關。表現為術后12~36小時內,出現高熱、脈細速(>120次/分 )、煩躁、譫妄、甚至昏迷,伴有嘔吐、水瀉。護理措施:①降溫:給予物理降溫、退熱藥物、冬眠藥物等。②給氧。③補充大量葡萄糖溶液和維生素B1。④遵醫(yī)囑給藥:包括盧戈氏液3~5ml口服,緊急時10%碘化鈉5~10ml加入10%葡萄糖中靜滴;氫化可的松200~400mg/d,分次靜點;給利血平1~2mg,肌注;給苯巴比妥鈉100mg或冬眠合劑II號半量,肌注,6~8小時一次;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黃制劑。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護理學的基本概念2-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6-06 16:47:30護理學的基本概念第一節(jié) 概 述一、護理學的定義:護理學是一門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是研究有關預防保健與疾病防治過程中護理理論與技術的科學。(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護理學已經由簡單的醫(yī)學輔助學科逐漸發(fā)展成為健康科學中的一門獨立的學科。)二、影響和決定護理實踐的四個基本概念1、人(human being):是護理實踐的核心2、環(huán)境(environment)3、健康 (Health)4、護理(nursing)第二節(jié) 人一、人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一)整體的概念:整體是指按照一定方式、目的有秩序排列的各個個體(要素)的有機集合體。整體的概念強調兩點:1、組成整體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任何一個要素發(fā)生了變化,都將引發(fā)其他要素的相應變化。(例如人的整體)2、整體所產生的行為結果大于各要素單獨行為的簡單相加。整體中各要素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都有助于其整體功能的發(fā)揮,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的功效。(二)人的統(tǒng)一整體: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任何一方的功能變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功能的變化;人體各方面功能的正常運轉,又能有力地促進人體整體功能的最大發(fā)揮,從而使人獲得最佳的健康狀態(tài)。(三)護理中人的范圍:個人+家庭+社區(qū)+社會隨著護理學科的發(fā)展,其專業(yè)的服務范疇與服務內容都在不斷地深化和擴展,護理的服務對象也從單純的病人擴大到了健康的人。由于人是家庭的組成部分,而家庭又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看,護理中的人包括個人、家庭、社區(qū)和社會四個層面。護理的最終目標不僅是維持和促進個人高水平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應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區(qū),最終提高整個人類社會的健康水平。(四)人是開放系統(tǒng)(人是開放性整體)人生活在社會中,隨時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關系。因此,在護理中,護士不僅要著眼于局部病變,而且更多地要考慮到外部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系統(tǒng)分為開放系統(tǒng)和密閉系統(tǒng)。開放系統(tǒng)是指不斷地與其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系統(tǒng);閉合系統(tǒng)是指不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人作為自然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他總在不斷地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例如:人不斷地從外界攝入食物和向外排泄廢物,不斷地從外界獲取信息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向外界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和態(tài)度,所以,人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人的基本目標是保持機體的平衡,這種平衡包括機體內部各子系統(tǒng)間的平衡以及機體與環(huán)境(包括內環(huán)境和外環(huán)境)間的平衡。護理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個體調整其內環(huán)境,去適應外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以獲得并維持身心的平衡(即健康狀態(tài))。強調人是個開放系統(tǒng),在進行護理時若想維持機體的平衡,不能只關心機體各系統(tǒng)或器官功能的協調平衡,同時還應注意環(huán)境中的其他人、家庭、社區(qū)甚至更大的群體對機體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的整體功能更好地發(fā)揮和運轉。二、人的基本需要(一)基本需要的定義1、需要(需求):是人的一種需求,它一旦得以滿足,可即刻消除或減輕其不安和痛苦,維持良好的自我感覺。(護理理論家奧蘭多)2、人的基本需要:是指個體為了維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長與發(fā)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當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機體的失衡進而導致疾病。因此,護理的功能是幫助服務對象滿足和維持他們的需要。(二)基本需要的類型1、生理方面的需要:維持人的生理功能(氧氣、水分、食物)2、社會方面的需要:個人與其他人或集體互動(與人溝通)3、情感方面的需要:情感或感覺(喜、怒、哀、樂)4、認知方面的需要:認知和思考(不斷學習,想探究事物的真相)5、精神方面的需要:精神信仰、依托和支持(祈禱、佩帶吉祥物、宗教信仰)(三)基本需要的特點1、人類具有大致相同的基本需要(古代---現代;西方---東方)2、每種需要的重要性因人而異:受個人的期望、社會文化、基本的健康狀況及個人的身心發(fā)展程度的影響。3、各種需要彼此間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例如,生理需要的滿足可以促進認知方面需要及社會方面需要的滿足;精神方面需求的滿足又可以促進生理功能更加旺盛。(四)影響需要滿足的因素1、生理因素:疾病、疲勞、疼痛、生理障礙2、情緒因素:焦慮、興奮、害怕3、知識和智力因素:缺乏相關知識、資料和信息4、社會因素:緊張的人際關系或群體壓力過大等容易影響愛與歸屬的需要及自尊需要的滿足。5、環(huán)境因素:陌生、不良環(huán)境(如嚴重污染)6、個人因素:信仰、價值觀、生活習慣、生活經驗7、文化因素:社會的風俗與群體的習慣(五)有關人的基本需要理論1、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基本需要按照其重要性和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成五個層次。并用 金字塔 形狀來加以描述,形成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1)基本內容: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是人類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稱為最低層次的需要。包括:食物、空氣、水、溫度、濕度、排泄、休息、避免疼痛。在一切需求未得到滿足之前,生理需要應首先予以考慮。2)安全需要(safety needs):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生理上的安全:指個體需要處于一種生理上的安全狀態(tài),以防身體上的傷害或生活受到威脅。(例如:行動不便者以拐杖扶行;視力不佳者配戴眼鏡以矯正視力)**心理上的安全感:指個體需要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覺,避免恐懼、害怕、焦慮等的發(fā)生。(例如:人們更喜歡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生活;希望工作中有良好的人際關系。)3)愛與歸屬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包括愛、被愛和歸屬感。4)自尊的需要(self-esteem needs):**自尊:把自己看作是有價值的人**他尊:得到他人的認同和重視5)自我實現的需要(needs for self0actualization):指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實現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上的愿望,并能從中得到滿足。它是人類最高層次的基本需要。(2)一般規(guī)律1)這些需要是人類普遍存在的2)一般情況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滿足,人們得以生存后才考慮其他的需要。3)有些需要需立即和持續(xù)予以滿足(如空氣);有些需要可以暫緩(如食物和睡眠),但它們最終是需要得到滿足的。4)通常是在一個層次的需要被滿足之后,更高一層次的需要才出現,并逐漸明顯。5)各層次需要間可以互相影響,如有些高層次的需要并非生存所必需,但它可促進生理功能更加旺盛。6)隨著需要層次的向上移動,各種需要的意義是因人而異的。(受個人愿望、社會文化因素、身心發(fā)展及環(huán)境的影響)。7)層次越高的需要,滿足的方式越有差異。(如:對空氣和水分的滿足方式人人相同,而滿足自我需要的方式卻人各有異。(3)對護理的意義1)識別服務對象未滿足的需要2)領悟和理解病人的言行3)預測病人尚未表達的需要4)全面收集病人的資料,避免遺漏5)將病人的護理問題合理排序2、韓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1)護士的獨特功能:是協助病人或健康人從事有益于健康、恢復健康和安詳死亡的活動。這種功能是通過滿足人的基本需要來實現的。(2)病人的需要1)正常地呼吸2)適當地飲食3)順暢地排泄廢物4)運動并維持恰當的體位5)充足的睡眠和休息6)選擇合適的衣著、穿上和脫下衣服7)維持正常體溫8)保持身體的清潔、良好的儀表和皮膚的完整9)避免環(huán)境中的危險因素和避免傷害他人10)與他人溝通,并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11)根據個人信仰參加宗教活動,并遵守自己的價值觀12)從事有成就感的工作13)參與各種形式的娛樂消遣活動14)學習、發(fā)現并滿足有益于健康與正常發(fā)展的好奇心三、人的成長與發(fā)展護理服務的對象是各年齡組的人,因此,護士必須對人生命全過程的成長與發(fā)展有所了解,以便有效地判斷是否出現了異常,從而為我們日常工作的主觀觀察和判斷提供標準和依據。(一)成長與發(fā)展的定義1、成長(growth):指個體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長。常用的可測量性生長指標有:身高、體重、年齡。2、發(fā)展 (development) :是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與環(huán)境間的互動而產生的身心變化過程。(發(fā)展中包含有成長方面的內容)五個特點:1)順序性2)可預測性3)持續(xù)進行4)是學習的結果和成熟的象征5)整體性(生理+心理社會)3、成熟(maturation):(1)狹義:指生理上的成長與發(fā)展?jié)撃艿靡猿浞职l(fā)揮的過程。(成熟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2)廣義:包含有心理社會方面的內容,即個體不僅獲得了生理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還表現出許多成熟的行為。(二)成長與發(fā)展的內容1、生理的:身體的發(fā)育+各部分的功能2、認知的:智能+知識+理解能力3、社會的:與他人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4、情感的:感覺和主觀的經驗5、精神的:對個人生命的意義和生存價值的認識6、道德的:信仰+是非觀念除生理方面外,其他五個方面都屬于心理社會領域。(三)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原則1、按持續(xù)性、有順序、有規(guī)律和可預測的方式進行2、每個人經過相同的發(fā)展過程3、按自己獨特的方式和速度通過各發(fā)展階段4、每個發(fā)展階段各具特征,并有一定的發(fā)展任務5、嬰幼兒時期的發(fā)展對人以后的基本態(tài)度、氣質、生活方式和行為產生影響6、發(fā)展是通過逐步的成熟和不斷的學習而獲得的(四)影響成長和發(fā)展的因素1、遺傳因素2、環(huán)境因素(1)家庭(兩個方面的作用):滿足家庭成員一些基本需要;是個人主要生活環(huán)境。(2)學校:是提供正規(guī)教育和社會化的場所。三個方面的作用:1)傳授知識,幫助個體在認知方面的成長(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2)個體的體格鍛煉與藝術熏陶3)幫助個體建立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際關系(同學關系、師生關系)(3)其它(宗教、文化、社會、學習及生活經驗等)(五)成長與發(fā)展的理論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說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的神經科醫(yī)生,被譽為 現代心理學之父 。他通過精神分析法去觀察人的行為,創(chuàng)立了他的性心理學說。(1)人格的結構?本我(id):是人格結構的最主要部分,是潛意識欲望的根源,出生時就存在。本我受快樂原則支配,目的在于爭取最大的快樂和最小的痛苦。?自我(ego):從本我中分化出來并得以發(fā)展。自我具有自我保存本能,它遵循唯實原則?超我(superego):屬于良心和道德范疇。按理想原則行事,根據社會倫理道德監(jiān)督自我的表現。(2)性心理發(fā)展的階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發(fā)展理論主要論述了性心理的發(fā)展。他將性心理發(fā)展分為五個階段:1)口欲期:1歲以前。原欲集中在口部。2)肛門期:1-3歲。原欲集中在肛門。3)性蕾期:3-6歲。原欲集中在生殖器。4)潛伏期:6歲-青春期。將性沖動埋在潛意識中。5)生殖期:青春期開始后,原欲又回至生殖器。(3)護理應用: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學說(1)人格發(fā)展的階段(八個階段)?口感期(嬰兒期)?肛-肌期(幼兒期)?生殖運動期(學齡前期)?潛在期(學齡期)?青春期?成年早期(青年期)?中年期(成年期)?老年期(2)護理應用(六)成長與發(fā)展的過程(自學)四、人的自我概念(一)自我概念的定義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即個人對自己的認同感。(二)自我概念的產生:不是與生俱來的。綜合兩方面而形成的:1、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2、自身的自我覺察和自我認識(三)自我概念的組成1、身體心像(body image):是指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感覺和看法。個體是通過認識自己的外表、身體結構和身體功能形成對身體心像的內在概念的。2、角色表現(role performance):角色是對一個人在特定社會系統(tǒng)中一個特定位置的行為要求和行為期待。如果個人因能力有限或對角色要求不明確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所規(guī)定的義務時,挫折與不適感便油然而生,其結果便是負向的自我概念。3、自我特征(personal identity):是個人對有關其個體性與獨特性的認識。如:姓名、性別、年齡、種族、職業(yè)、婚姻狀況、教育背景、信念、價值觀、性格、興趣等。自我特征以區(qū)別個人和他人為目的。4、自尊(self-esteem):指個人對自我的評價。若個人的行為表現達到了別人所期望的水平,受到了家人或對其有重要影響的人的肯定和重視,其自尊自然會提高。(四)良好自我概念的重要性1、影響個人的思想和行為2、影響個人的抉擇3、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4、影響個人面對各種變革時的應變能力第四節(jié) 健康健康與疾病是醫(yī)學科學中兩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人類生命活動的本質及質量的一種反映。護理是為個人、家庭和各種社會團體提供保健服務的專業(yè),其主要宗旨是幫助人們預防疾病,恢復、維持和促進健康,從而使每個人都盡可能地保持在最佳的健康狀態(tài)。同時,護理人員在向人們提供健康保健服務時,應為服務對象創(chuàng)造一個使個人的價值、風俗和信仰都能受到尊重和體現的環(huán)境。護理的對象,不僅僅是生病、住院的病人,同時也包括健康人。護理工作的范圍也不僅限于醫(yī)院,同時也包括家庭及社區(qū)。因此,護理人員必須了解健康與疾病的概念和理論,以便于為服務對象提供因人而異的身心整體護理。一、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一個復雜、多維、綜合性、且不斷變化的概念,其意義相當廣泛,且涵蓋不同的層面,對健康的理解也受個人年齡、教育程度、生理狀態(tài)、自我照顧能力、社會階層、風俗習慣、價值觀及科技發(fā)展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字典、學者及機構對健康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但總體來看,健康是與人有關的事,其定義與人對健康的認知密切相關。人類對健康的認識主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來考慮的。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主要以個人主觀認識方面來看待健康,較偏重個人的適應狀態(tài),屬于較為消極的健康觀念;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主要考慮了人在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種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狀態(tài)。(一)健康的定義(按照人們對健康概念的認識演變過程來闡述健康的概念)1、健康就是沒有疾病這是對健康的最一般的認識,也是很多人所持有的健康觀。實際上, 健康就是沒有疾病 這種定義,是健康的消極定義,因為它沒有真正回答健康的實質,也沒有說明健康的特征,而是將健康和疾病視為 非此即彼 的關系。顯然,這對于人們認識健康、研究健康、謀求健康,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更重要的是,在健康與疾病之間,存在著各種普遍的過渡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常常是沒有疾病,但也非健康。例如,癌癥患者在其成為病人之前,一種臨界性癌細胞已經很早就在體內出現了,這樣的人,雖然表面上很健康,但他實際上已經不健康了。從健康到疾病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任何一種疾病都有一個孕育的過程。在疾病發(fā)病之前,許多人在不同程度上處于完全健康的狀態(tài),他們有時接近于健康,有時接近于疾病,但又不是健康人,也未成為患者,而是病前狀態(tài),或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梢?,某些沒有疾病的人不一定是健康,而某些表面上健康的人也未必沒有疾病。2、健康是人們身體感到舒適這是對健康的一種較為古老的定義,也是從功利主義角度來認識健康的觀點。誠然,健康的身體會給人帶來舒適,擁有健康身體的生活較之不健康身體的生活更為舒適和愉快。但是,健康并不等同舒適。例如使用某些藥物(如嗎啡)后,能給身體帶來暫時的舒適,但成癮后則從根本上破壞了健康。因此,護理服務應以保持生命、維護健康為目標,而不能以滿足病人的快適為出發(fā)點而忽視了根本的健康利益。顯然,這個健康概念是經不住推敲的。3、健康是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這個定義雖然比較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而使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前進了一步。功能是生物學的概念,人們正是通過其各種功能的發(fā)揮,以達到與環(huán)境的和諧或平衡,使之能夠生存。實際上, 健康是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 是從本體結構論的立場出發(fā)的。的確,人體各部位功能如何,當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體健康的程度,但這一定義卻忽視了人體精神心理的作用與影響。例如,一個功能正常但精神心理崩潰的人,不能認為他是健康的;還有,某些精神病患者,其身體各部分的功能可能是正常發(fā)揮的,但也難說他是健康的。此外,各部分功能正常而整體不正常,或整體正常而某一局部機能不正常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故此,依據人體機能活動正常與否來界定健康也是不盡可靠的。4、健康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動與上個健康定義相比,此定義的可人之處是它增加了人的精神、心理層面。此健康觀認為人的健康不僅只是軀體的健康,也應包括人的心理健康。換句話說,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他的軀體健康,那他也不是一個健康的人。很顯然,這個健康定義比前者又進了一步,但它仍欠全面,沒有把健康置入人類生活的廣闊背景中,忽視了人的社會適應性。5、WHO的健康定義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1946年將健康定義為: 健康不但是沒有疾病和身體缺陷,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1978年,WHO 又在《阿拉木圖宣言》中重申 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匿跡,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tài) 。再次提出了 健康是基本人權,達到盡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圍內的一項重要的社會性目標 。WHO的健康定義不僅是對醫(yī)學而言,而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會都應努力為之奮斗的目標。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會都應奮力,使每個人處于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安寧狀態(tài)。WHO是從社會學角度給健康下定義的,這個定義從現代醫(yī)學模式出發(fā),既考慮了人的自然屬性,又側重于人的社會屬性,把人看成既是生物的人,又是心理的人、社會的人。就人的個體而言,軀體健康是生理基礎,心理健康是促進軀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則是可以有效地調整和平衡人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之間復雜多變的關系,使人處于最為理想的健康狀態(tài)。就人的群體而言,WHO最近又提出 道德健康 的概念,強調從社會公共道德出發(fā),維護人類的健康,要求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不僅要為自己的健康承擔責任,而且也要對他人的群體健康承擔社會公德??梢?,WHO的健康定義把健康的內涵擴展到了一個新的認識境界,對健康認識的深化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WHO的健康定義是目前最有影響和最受重視的健康定義,這一定義一直都在被社會醫(yī)學工作者及臨床工作者廣泛地引用和運用。可以說,具有權威性的WHO對健康的定義,概括了當代的思潮和流向。和以前諸多的健康定義相比,WHO的健康定義有許多優(yōu)點:(1)它正確指出了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從而彌補了 健康就是沒有疾病 這一定義的許多漏洞;(2)它正確指出了健康應該包括精神和身體兩個方面,克服了那種把身體、心理、社會諸方面機械分割開的傳統(tǒng)觀念,為醫(yī)務工作者,特別是護理工作者展開了廣闊的活動領域,為醫(y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轉變提供了依據;(3)它正確指出了健康也應包括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即將健康放入人類社會生活的廣闊背景中,指出健康不僅是醫(yī)務工作者的目標,而且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因此,這一健康定義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健康的理想追求。然而,WHO的健康定義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責和批評。批評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認為 完整 和 良好 是兩個較為模糊的概念,是很難讓人接受和執(zhí)行的;二是定義指出的目標過于理想化、絕對化,是難以實現的。盡管如此,WHO的健康定義仍然是當今人們較為廣泛接受的健康定義。6、整體觀的健康概念整體觀的健康概念是從生理、社會心理、精神及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作用等幾個方面來評價健康,并從動態(tài)的角度認識健康的。整體的健康觀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感到不適,而是一個人努力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以保證自己的生理、社會心理及精神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動態(tài)過程。(二)健康的模式1、健康 疾病連續(xù)統(tǒng)一相模式(1)定義:健康-疾病連續(xù)相是指健康與疾病為一種連續(xù)的過程,處于一條連線上,其活動范圍可以從瀕臨死亡至最佳的健康狀態(tài)。在健康-疾病連續(xù)相模式中,健康是指人在不斷適應內外環(huán)境變化過程中所維持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及社會等方面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疾病則指人的某方面功能較之于以前的狀況處于失常的狀態(tài)。(2)特點:1)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的健康狀況都會在這一連續(xù)相兩端之間的某一點上占據一個位置,而且這個位置時刻都在動態(tài)變化之中。2)連續(xù)相上的任何一點都是個體身、心、社會諸方面功能的綜合表現,而非單純的生理上無疾病。3)護士的職責:幫助服務對象明確其在健康-疾病連續(xù)相上所占的位置,并協助其采取措施從而盡可能達到健康的良好狀態(tài)。2、最佳健康模式此模式由鄧恩(H.L.Dunn)于1961年提出,他認為:健康僅僅是 一種沒有病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和環(huán)境協調一致,表現出相對的恒定現象 。而人應設法達到最佳健康水平。(即:在其所處的環(huán)境中,使人各方面的功能得以最佳發(fā)揮,并發(fā)展其最大的潛能。)最佳健康模式更多地強調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保健活動,而非單純的治療活動。因此,護士應幫助其服務對象進行有利于發(fā)揮機體最大功能和發(fā)展?jié)撃艿幕顒?,從而幫助其實現最佳健康。(例如:對于有生理殘障者,護士在計劃護理時,不僅要考慮如何在生理方面發(fā)揮其殘余功能,還要幫助其在社會、情感、認知等方面適應這種殘疾,將其生理殘疾融入新的生活方式中,以提高生活質量。(三)影響健康的因素人們生活在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其健康自然要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種: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生物性致病因素,即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感染性疾??;另一類是生物遺傳因素導致的人體發(fā)育畸形、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和免疫功能異常。此外,影響人類健康的生物學因素還有年齡、性別、生長發(fā)育和代謝等。生物因素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1)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已經眾所周知。盡管現代醫(yī)學已經找到了一些控制生物性疾病的方法,如預防接種、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然而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依然存在,甚至有些國家和地區(qū)還相當嚴重。WHO最近發(fā)表一份報告也表明,艾滋病、結核、淋巴鼠疫和黃熱病等新出現的和卷土重來的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正在上升。而且病毒、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即使是一些很簡單的感染,有時也很難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2)生物遺傳因素:生物遺傳因素對健康的影響也極為重要。1)首先,人類的染色體決定人的性別,產生與親代的相似性;2)其次,人類的染色體還帶有各種各樣的顯性或隱性基因,可造成染色體遺傳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血友?。?)再者,某些疾病有較大的家族遺傳傾向,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等;4)最后,遺傳因素有時可以增加某些疾病發(fā)生的危險性,如糖尿病、心臟病、精神病和癌癥等。既然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生物因素,特別是遺傳因素對人類健康有著不可低估的威脅,因此,大力提倡預防為主的方針,鼓勵適齡婚配、避免近親繁衍是提高整個民族素質、提高生活質量和獲得健康美好生活的基本有效的措施之一。(3)其他:年齡、性別、生長發(fā)育和代謝2、環(huán)境因素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和物質條件的總和。人類是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發(fā)展的。通常情況下,人類依賴環(huán)境而生存,但環(huán)境中也存在著大量危害人類健康的因素。環(huán)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幾乎所有的疾病,或者說人類的健康問題都或多或少地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環(huán)境因素包括物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1)自然環(huán)境(物理環(huán)境):空氣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氣候(空氣的溫濕度、氣流和氣壓的變化)、水污染、土壤污染、輻射、噪聲等(2)社會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包括經濟、文化、教育、風俗習慣、職業(yè)、社交、婚姻、家庭及福利等多個方面。社會因素與人的健康有密切的關系。積極的社會環(huán)境將促進人的健康,而消極的社會環(huán)境可能導致人體患病。消極的社會環(huán)境可以直接對人造成傷害,如戰(zhàn)爭給人帶來傷殘,甚至死亡。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消極的社會環(huán)境是通過一些中介因素而導致疾病。一般說來,與健康有關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主要有:1)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包括立法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全社會資源分配、就業(yè)和勞動制度、勞動強度等。在眾多社會因素中,經濟因素對健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經濟因素通過與健康有關的其他社會因素如,工作條件、生活條件、營養(yǎng)條件和衛(wèi)生保健服務設施等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2)社會文化系統(tǒng):包括教育制度、人們的文化素質、受教育程度、家庭和鄰里的影響,也包括文化娛樂場所、新聞、出版、影視等大眾媒介,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以及各種社會潮流的影響。3)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指的是人們長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經濟、社會、風俗、規(guī)范,特別是家庭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習慣、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識,這些都會影響個人的健康狀態(tài)。例如不良的飲食習慣、吸煙、酗酒、吸毒、藥物依賴,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過少、生活工作緊張、娛樂活動安排不當、家庭結構異常等,都可能導致諸如營養(yǎng)不良、過度肥胖、酗酒、藥物成癮、自殺、高血壓、心肌梗塞、消化性潰瘍等疾病。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通過對情緒和情感發(fā)揮作用而影響人的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動是在生理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反過來,人的情緒和情感又通過其對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而對人體組織器官的生理和生化功能產生影響。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分正反兩個方面:積極的情緒可以增進健康、延緩衰老;消極的情緒可以損害健康,導致疾病。即心理因素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祖國醫(yī)學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饵S帝內經》中多處提到 怒傷肝 、 喜傷心 、 思傷脾 、 憂傷肺 、 恐傷腎 ,認為人的情緒不穩(wěn)定甚至紊亂可能引起各種不同的疾病。大量的臨床實踐也證明,不良的心理活動使人體對幾乎所有的軀體疾病都有較高的易感性。例如,焦慮、恐懼、憂郁、怨恨等情緒因素可以引起人體各系統(tǒng)的機能失調,從而導致失眠、心動過速、血壓升高、食欲下降和月經失調等癥狀,并在許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上起重要作用。二、疾病的概念人類對疾病的認識是隨著生產的發(fā)展及科技的進步而不斷深化和完善的。至今仍在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過程中。盡管當前人們已日益關注保健工作,但我國現今的護理工作仍然主要是圍繞疾病進行的。因此,加強對疾病的認識可以使護理工作者認識患病后對人的生理、社會心理及精神等產生哪些影響,以幫助人們盡快地恢復健康。(一)疾病的定義人們對疾病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可將這一過程分成兩個階段:1、古代的疾病觀(1) 疾病是鬼神附體 :這是在原始社會人們的疾病觀。當時由于生產力低下和人們認識能力落后,人們對自然界的現象(如雷、雨、風、電)產生了幻覺觀念,最早的表現形式是 拜物教 ----把物體和自然界的現象作為化身。隨后,又把一切自然物神靈化,認為有各種超自然的靈魂存在,正是靈魂作用于自然界,才可能有閃電、山川和河流等。后來靈魂說又發(fā)展為原始的宗教體系,認為在人間的另一端有天使、魔鬼、上帝和各種各樣神的存在,疾病的發(fā)生即是鬼神活動的結果,因而出現了一系列與各種鬼神作斗爭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與此同時,還出現了專門為此服務的巫醫(yī)和祭司。顯然,在這一時期,人們的疾病觀是鬼神,疾病是鬼神附體,鬼神的懲罰或作祟是疾病的本質。(2) 疾病是機體陰陽失衡 :人類社會進入奴隸社會以后,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提出了陰陽五行學說。這是一種用原始樸素的自然觀來認識疾病。中國古代醫(yī)學家根據古代中國哲學家 把萬事萬物劃分為陰陽兩大類 的觀點,把人體各部分也劃分為陰陽。認為陰陽協調則健康,陰陽失調則生病。治療的任務在于恢復陰陽平衡。這是我國古代對疾病及其本質的認識。幾乎與此同時,在西方,著名的古希臘大醫(y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59-377 B.C)創(chuàng)立了 液體病理學 ,認為人的健康取決于其體內四種基本流質:血液、粘液、黑膽汁和黃膽汁。而疾病則是由于四種流質不正常的混合和污染的結果。盡管這些古代樸素的疾病觀帶有相當程度的主觀猜測的性質,看起來很幼稚,但是由于它把疾病的發(fā)生同人體的物質變化聯系起來,因而對醫(yī)學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2、現代疾病觀自從現代醫(yī)學形成以來,醫(yī)學家們根據各自所處時代科學成就所提供的知識,試圖給疾病下一個比較滿意的定義。然而,隨著新知識的不斷出現,原來概念總是有不盡人意之處。下面將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對疾病概念的認識介紹一下。(1) 疾病是由醫(yī)生治療的、不符合人類需要的一種狀態(tài) :這是近代醫(yī)學對疾病較為早期的認識,也是在人群中廣為流行的一種通俗的疾病觀。這個疾病的定義包括兩個要點:一是疾病是不合需要的,二是疾病是由醫(yī)生治療的。從表面上看,這個定義似乎有道理,但細究起來,它是不科學的。誠然,疾病對于人們的一切正?;顒觼碚f都是不合需要的,然而有一些不合需要的身體狀態(tài)(如身高、體力、耐力等低于或高于平均幅度)并非疾?。涣硪环矫?,在少數個別情況下,疾病也可能是需要的,例如在天花流行時,牛痘可以挽救人的生命??梢?,用合乎需要與否的價值判斷來定義疾病是不理想的。此外,這個定義的觀點 醫(yī)生治療的就是疾病,不經醫(yī)生治療的就不是疾病 雖然反應了日常現實,但只能說它是一種外在的表面現實,作為疾病的定義是極不精確的。一方面,盡管當今醫(yī)學已經相當發(fā)達,但仍有許多疾病醫(yī)生還是束手無策,同時由于醫(yī)學保健知識的普及,人們已經學會了對許多疾病的自我保健,而不需要醫(yī)生的診治,因此,只有經醫(yī)生治療的才可稱其為疾病的觀點是難以讓人們接受的。另一方面,許多經由醫(yī)生治療的(如整容術、選擇性流產、鑲牙等)但并非疾病事實。更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定義只是從外在方面去考慮疾病,并未涉及疾病的實質和特征,因而不是疾病的科學的醫(yī)學定義。(2) 疾病是不適、痛苦和疼痛 :這種觀點是建立在考慮許多疾病的癥狀基礎上的,它注重的是實踐而不是理論,僅反映疾病某一方面(癥狀)的特征,因而這一定義是不科學的。首先,疼痛與不適只是疾病的一種特征,并非疾病的本質,更不是疾病的全部。因而用疼痛和不適來定義疾病是較片面的;其次,在臨床實踐中,雖然常規(guī)檢查已診斷出某些疾?。ㄈ缃Y核、乳癌、糖尿病等早期),但并無疼痛與不適;再次,有些情況下,主觀感覺上有疼痛和不適(如月經、分娩),但不一定是疾?。蛔詈?,從預防醫(yī)學的觀點出發(fā),疾病存在與否,決不能以是否有疼痛和不適癥狀為判斷依據,否則將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更不利于疾病的預防,例如,許多癌癥、心血管疾病早期是無癥狀的,但并非沒有疾病。(3) 疾病是社會行為特別是勞動力的喪失或改變 : 疾病是社會行為特別是勞動力的喪失或改變 :嚴格地講,這是疾病的社會學定義。其特點不是從疾病本身固有的本質特點出發(fā),而是以疾病的社會后果為判斷依據。當然,提出疾病是勞動能力以及其他社會行為的喪失或改變是有意義的,它可以喚醒人們消除和戰(zhàn)勝疾病,以恢復其社會角色功能。然而,這個定義并不嚴格,至少是不充分的。例如諸如沙眼、齲齒、手足癬等的確是疾病,但它們并不一定影響社會行為,更不是勞動能力的喪失。又如,一些勞動能力和社會行為喪失或發(fā)生改變的人(分娩、老年人等)并不是疾病。(4) 疾病是機體功能、結構、形態(tài)的異常 :這是在生物醫(yī)學模式指導下的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疾病定義,是疾病認識史上的一個大飛躍、大進步,也是人類長期追求對疾病本質認識和近代自然科學發(fā)展的結果。此種疾病觀的特點是把疾病視為生物學的變量,視為某個(些)組織、器官或細胞的結構、功能或形態(tài)的改變。它要求人們從身體結構、功能和形態(tài)的變化上來認識和確定疾病,認為一切疾病都應該從生物學的變量得到解釋。這種觀點基本上把握了疾病的本質,排除了對疾病認識的種種唯心主義的觀點。事實上,正是在這種疾病觀的指導下,許多疾病的奧秘都從本質上得到了揭示,使人類在征服疾病的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這個定義也有兩個明顯的缺陷: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形態(tài)的改變,都可以找出生物學的變量,例如許多精神、心理性疾病,即使用很先進的設備也難以找到結構、功能和形態(tài)上的變化,因為導致這類疾病的不是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因素,而是精神、心理因素;其次,這個觀點只強調疾病的定位,強調疾病部位的結構、功能和形態(tài)的改變,因而忽視了全身整體機能,忽視了全身性疾?。茨切┱也坏骄植坎∽兊娜硇约膊。?。(5) 疾病是機體自穩(wěn)態(tài)的破壞 :這是在整體觀點指導下對疾病所作的解釋。法國生理學家伯納德(Claud Bernard)在大量生理實驗的基礎上對疾病的致病原因提出了現代的概念。他認為所有生命都是以維持內環(huán)境的平衡為目的,體內生理過程都是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中的平衡,而疾病過程是機體內環(huán)境平衡的紊亂。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生理學家坎農(W.B.Cannon)對伯納德的學說進行了發(fā)展,首次提出了 自穩(wěn)態(tài) (Homeostasis)一詞。他指出疾病是由于 機體這個特別不穩(wěn)定的物質構成的開放系統(tǒng)在進化中獲得了對體內外環(huán)境變化的自然調節(jié)控制能力的破壞,這一能力的破壞,導致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和各種復雜的生理過程作用下所維持的相對穩(wěn)定性的破壞 ,因此,疾病的本質則是機體這種穩(wěn)態(tài)的破壞。到了1940年,加拿大著名的內分泌生理學家塞里(H.Selye)提出的 應激學說 又進一步完善了現代整體觀的疾病理論,他認為疾病發(fā)生的本質在于各種刺激作用于機體,導致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的功能改變,從而引起一系列內分泌改變而發(fā)生疾病。可以說,將疾病過程看作是機體內穩(wěn)態(tài)的破壞是用整體觀點取代了局部定位觀點,這是疾病認識史上的一大進步。繼坎農和塞里之后,巴甫洛夫又創(chuàng)立了 高級神經活動學說 ,進一步發(fā)展了對疾病認識的整體論觀點。的確, 疾病是機體內穩(wěn)態(tài)的破壞 反映了許多疾病的特點,如腎功能不全時,由于腎單位廣泛被破壞使腎單位的數目明顯減少,從而引起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加上腎小管濃縮或稀釋功能發(fā)生障礙,必然使體內出現代謝廢物和毒性物質的儲留以及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紊亂。然而,也確實有不少疾病很難說是內穩(wěn)態(tài)的破壞,如耳聾、四肢麻痹、侏儒或不育等。因此, 疾病是機體自穩(wěn)態(tài)的破壞 這一定義也有些過于偏頗。(6) 疾病是機體對有害因子的反應 :這一定義是疾病的哲學定義,它直接表達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矛盾的學說。任何疾病,當生物、心理、社會因子直接或間接作用于人體時,就會引起一定的損傷,而此時機體內的健康因子就必然會 挺身而出 以抵抗損傷因子,而疾病正是這種損傷因子與抗損傷因子的斗爭過程,或者說,是機體對有害因子作用的反應。例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它是由于 狼瘡細胞 的損傷所致的一種免疫反應性疾病。這類病人血清中有一種被稱為 狼瘡因子 的抗核抗體。機體通過免疫機制,動員一切因素與狼瘡細胞作斗爭,試圖打敗狼瘡細胞。由此可見,把疾病視為是機體對有害因子作用的反應著實揭示了疾病過程的實質,也指出了疾病轉歸的方向,同時為醫(yī)務人員提供了治療的著眼點:采取適當正確措施,扶植、壯大抗有害因子,促使抗有害因子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最終戰(zhàn)勝有害因子,力求機體康復。但是這個定義也有不妥之處:首先,人體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機體對有害因子作用的抵抗,旨在消滅、中和大量對它有害的致病因子。然而,如果有害因子的作用不超過一定的閾值時,機體作為應答而產生的反應就不會達到真正發(fā)病的階段,而只能是局部結構和機能變化的一種表現。實際上,只要機體內的正常因素在與有害因素對抗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的話,人仍然是健康的;其次,機體對有害因子的反應并不發(fā)生在所有的疾病中,例如,在色盲、唇裂、多指(趾)癥等病人身上很難確定是否有致病因子的反應,即使有,能否肯定地說它就是決定疾病發(fā)展發(fā)向的主要矛盾,這些問題現今仍無明確的答案,尚需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再者,體內有損傷與抗損傷過程發(fā)生時也未必就是疾病,如婦女的月經周期或正常分娩時子宮內膜血管破裂,都有出血及隨之而來的血管修復、止血及造血增生等損傷和抗損傷的矛盾,但我們不能把行經和分娩看成是疾病??梢?,把一切疾病均看作是損傷和抗損傷的過程,也是不科學的。從以上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出,人類對疾病的認識的確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上述幾種學說,相互補充,使我們對疾病本質的認識漸趨深入和成熟。3、現代疾病觀的特點和要求(1)、 疾病是發(fā)生在人體上一定部位、一定層次的整體反應過程,是生命現象中與健康相對立的一種特殊現象。 現代醫(yī)學已經充分揭示,人體是一個包括組織、器官、細胞、分子在內的多層次的統(tǒng)一體。在各層次之間都存在著局部與整體之間的辯證關系。疾病常常是人體的整體反應過程。大量臨床實踐證明,沒有脫離局部的整體,也沒有不受整體支配的局部。局部損傷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整體,同時也受到整體水平代謝和反饋調節(jié)等影響;而整體水平的損傷又是以局部損傷為基礎,整體過程的反應常常來源于局部病變的影響。(2)、 疾病是人體正常活動的偏離或破壞,表現為機能、代謝、形態(tài)結構及其相互關系超出正常范圍,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機體內部各系統(tǒng)之間和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協調發(fā)生障礙。 由于疾病是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干擾和破壞,因而必然會使人體的機能、代謝和形態(tài)結構產生某種變化。要探討疾病的本質和概念,就應該涉及疾病過程中機能、代謝、形態(tài)結構變化的規(guī)律。任何機能變化都以一定的代謝形式和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yōu)榛A。反過來,一定的機能變化又必然引起相應的代謝以至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因此,機能、代謝、形態(tài)結構三者偏離正常及其三者平衡關系和內穩(wěn)態(tài)的破壞,是疾病過程的本質。作為疾病的概念,決不可忽視這種實質變化。(3)、 疾病不僅是體內的病理過程,而且是內外環(huán)境適應的失敗,是內外因素作用于人體的一種損傷的客觀過程。 注意到疾病過程的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是現代醫(yī)學對古代醫(yī)學疾病觀的繼承和發(fā)展的表現,它是把疾病放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大背景中來認識。人體內部機能、代謝、形態(tài)結構的異常,一般總是一定內外因素作用的結果。在內外因素作用影響下引起的機能、代謝、形態(tài)結構異常,不僅表現為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破壞,而且表現為人體與外環(huán)境的不協調。而且,人體內環(huán)境平衡的破壞常常是與外環(huán)境不協調密切相關的。外環(huán)境的不協調常常加重內環(huán)境的紊亂或直接成為內環(huán)境紊亂的動因,而內環(huán)境的紊亂又使得人們失去了與外環(huán)境保持協調的能力。(4)、 疾病不僅是軀體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完整的疾病過程,常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現代醫(yī)學的大量成就證明,僅僅針對生化異常的 合理治療 即使使異常得到糾正或改善,也不一定使病人恢復健康,說明精神、心理因素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構成健康的重要部分。4、疾病的定義:疾病是機體身心在一定內外環(huán)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機能、代謝和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表現為損傷與抗損傷的整體病理過程,是機體內部及機體與外部環(huán)境平衡的破壞和正常狀況的偏離或終結。從護理的角度講,疾病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感情受損的綜合表現,疾病不是一種原因的簡單結果,而是人類無數生態(tài)因素和社會因素作用的復雜結果。(二)疾病的影響疾病決非病人本人的事情,疾病所造成的影響也決非僅針對病人本人。事實上,一個人患病,其本人、家庭乃至社會都將面對疾病及其治療所帶來的不同程度的變化和影響。1、疾病對個人的影響(1)正性影響:一個人生病成為病人之后,疾病對病人可以產生兩方面的正性影響。1)生病之后,名正言順地進入 病人角色 ,因而可暫時解除某些社會以及家庭責任,這樣可以安心好好休息。2)由于有了本次生病的經驗從而提高了警覺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會盡量避免或減少那些造成疾病的因素的存在,如注意改善衛(wèi)生習慣,注意飲食、起居的合理安排,并且會從事一些促進健康的活動。(2)負性影響:生病之后,疾病對病人的負性影響包括身心兩個方面 :1)身體方面的影響:患病后,由于身體組織器官的病理生理改變,從而使病人產生各種各樣的程度不同的癥狀和體征,如疼痛、呼吸困難、心慌、肢體活動障礙等,使病人產生不舒適感,影響病人的休息和睡眠,甚至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心理方面的影響:如前所述,患病后,病人往往會出現一些心理方面的反應,如焦慮和恐懼、依賴性增強、自尊心增強、猜疑心加重、主觀感覺異常、情緒易激動、孤獨感、習慣性心理、害羞和罪惡感以及心理性休克和反常行為。此外,疾病對病人心理方面的影響還包括使病人的身體心像發(fā)生改變。身體心像是一個人的腦海中對自己身體所具有的一種影像。身體心像是自我概念中明顯的層面,一般認為是自我感受(其組成個人對于身體外觀及其功能的形象或想法)的一部分,存在于個人內在,以生活經驗(如身體疾病、意外及文化價值觀)而持續(xù)改變。特別是身體殘障更容易造成病人身體心像的改變,即失去 正常 了身體形象。換句話說,是個人對身體的結構、功能、外觀產生懷疑、退縮、消極及抑郁的態(tài)度。身體殘障病人產生身體心像改變原因有下列兩種情況:A.身體外觀的改變:外傷、燙傷、燒傷、截肢及癱瘓等病人,其身體外觀將有所改變,使得身體心像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所影響的程度視受損位置、范圍大小和重要性有所不同。B.身體功能的喪失和障礙:身體功能部分或大部分發(fā)生障礙,使正常生活受到影響,身體心像受到威脅。例如,由于腦梗塞所致的半身不遂的病人,因一側肢體變得軟弱無力,處理日常生活活動時,勢必會產生挫折感,因為必須依賴他人的幫助方能完成活動而感到悲哀。2、疾病對家庭的影響個人是家庭中的一分子,任何一個家庭成員患病,對整個家庭都是個沖擊,從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影響。(1)家庭的經濟負擔加重: 人患病后,需要去醫(yī)院看病。有的疾病需要住院治療,有的疾病甚至還需要手術治療,這些都要增加家庭的開支。特別是在目前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勢下,個人所負擔的醫(yī)療費用比例增加,這對于經濟收入有限的一般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有的病人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甚至放棄治療,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如果病人本人是家庭生計的主要承擔者,那么患病會使家庭的經濟來源出現問題,更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2)家庭成員的精神心理壓力增加:首先,一個人患病,特別是當患有嚴重疾病后,家庭的其他成員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照顧他(她),這樣就很自然形成了家庭成員的心理壓力。其次,患病的人會出現很多心理反應,特別是情緒易激動,甚至為一點兒小事也會大動肝火。還有的病人會發(fā)生一些行為的變化,如對任何事情都喜歡百般挑剔,橫加指責。病人的這些表現都將對家庭成員的精神心理造成刺激,從而形成壓力。再者,患病后,病人在家的角色功能需要其他的家庭成員來承擔,如一位中年女性患病住院后,她的丈夫除了到醫(yī)院照顧她并為她準備三餐外,還要承擔起 母親 的角色去照顧家中的孩子,這樣勢必會造成病人家屬的精神和心理負擔。最后,如果病人所患的是傳染病,特別是性傳播疾病,對家庭所造成的精神心理壓力就更大。某些情況甚至可能導致家庭的破裂和解體。(3)家庭成員情緒和的變化:當一個人患了重病,特別是不治之癥,甚至即將面臨死亡時,這對家庭成員的情緒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家庭成員甚至不能接受和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會出現許多情緒反應,如情緒低落、悲傷、氣惱、失望、無助感等。3、疾病對社會的影響:(1)降低社會生產力: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承擔一定的角色,當他(她)生病后,將轉變?yōu)椴∪说慕巧?,從而暫時或長期免除了社會的責任,不能繼續(xù)承擔其原有的社會角色,從這個角度上講,生病實際上可以看作是社會生產力的降低。(2)浪費或消耗社會的醫(yī)療資源:診斷和治療疾病都要消耗一定的費用,根據國家醫(yī)療費用可資助的比例,這些費用可能全部或部分由國家來承擔,這樣疾病就消耗了社會的醫(yī)療資源。在有些情況下,如癌癥晚期,植物人狀態(tài)等,治療已經毫無意義,但是在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的制約下,家屬又不想放棄治療,醫(yī)務人員也不能不給予治療,因而造成了對社會醫(yī)療資源浪費的現象。這個現實而有棘手的問題,遲早要得到很好的解決,使社會的醫(yī)療資源能真正用在那些需要幫助而又應該幫助的人的身上,減少社會醫(yī)療資源的消耗甚至浪費。(3)造成傳染,從而威脅他人健康:某些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結核、性病等,如不采取適當的措施,會在人群中傳播,感染他人,從而影響他人的健康。(三)預防疾病的措施預防意味著預料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并加以防治,或盡早發(fā)現以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傷殘。在醫(yī)療服務中,應實施三級預防,即:1、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是從病因上防止健康問題的發(fā)生,即采取自我保健方法或預防措施,防治疾病的發(fā)生。例如,定期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傳染病;指導一些過胖的人群如何安排合理飲食等。2、二級預防:又稱臨床前期預防,關鍵是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和早期處理健康問題,即 三早 預防。例如,高血壓病人的篩選,早期給予治療;指導婦女如何自己檢查乳房以早期發(fā)現乳腺癌等。這些問題早期發(fā)現可以采取措施來減輕或控制。3、三級預防:又稱臨床期預防,即積極治療、預防并發(fā)癥并采取各種促進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和各種傷殘,以達到最大可能地恢復健康,即把健康問題的嚴重程度壓縮到最低限度。例如,中風后早期康復指導、乳腺手術后的肢體運動等。有些人已有疾患或殘障影響他們的生活,通過三級預防,可以減輕其程度,幫助其恢復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三、健康和疾病的關系1、健康和疾病沒有明顯的界限,存在過渡形式,它們是一種相對的關系,不是絕對的。2、健康和疾病是動態(tài)變化的3、健康和疾病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4、健康和疾病可以在個體身上并存第四節(jié) 環(huán)境一、環(huán)境的定義1、Roy的定義:環(huán)境是 圍繞和影響個人或集體行為與發(fā)展的所有因素的總和 。2、Henderson的定義:環(huán)境是 影響機體生命與發(fā)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總稱 。二、環(huán)境的分類:所有有生命的機體的環(huán)境又分為內環(huán)境和外環(huán)境:(一)內環(huán)境:第一個描述人的內環(huán)境的是法國生理學家伯納德。他認為:一個生物體要生存,就必須努力保持其體內環(huán)境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大量研究:人體是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以自我調節(jié)的方式,靠機體的各種調節(jié)機制------如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功能,來控制和維持一種動態(tài)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二)外環(huán)境1、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指存在于人類周圍自然界中各種因素的總稱,它是人類及其他一切生物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1)物理環(huán)境:空氣、水、陽光、土壤(2)生物環(huán)境:動物、植物、微生物2、人文社會環(huán)境:是人們?yōu)榱颂岣呶镔|和文化生活而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此環(huán)境中危害健康的因素(1)人口過度增加(2)文化教育落后(3)人際關系不協調(4)缺乏科學管理(5)醫(yī)療保健服務體系不完善等3、治療性環(huán)境(1)定義:是專業(yè)人員在以治療為目的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的一個適合病人恢復身心健康的環(huán)境。(2)作用:影響病人的心理感受+影響疾病恢復的進程和程度(3)要求:1)安全:?防止意外發(fā)生(措施:建筑設計、設施配置、安全防護意識)?防止微生物傳播(措施:建立感染控制小組)2)舒適?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包括:溫度、濕度、光線、噪音的適量控制、清潔、裝飾)?醫(yī)務人員的優(yōu)質服務和服務態(tài)度三、環(huán)境、人、健康的關系1、人與環(huán)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2、人類的健康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第五節(jié) 護理一、護理的概念(一)護理的定義1、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定義:護理是將病人安置在有利于機體起作用的最佳狀態(tài)的一種非治療性活動。(或:護理是把病人置于最佳環(huán)境中,主要通過改變環(huán)境使機體的本能發(fā)揮作用。)2、韓德森(Virginia Henderson)定義:護士的獨特功能是協助患病的或健康的人,實施有利于健康、健康的恢復或安詳死亡等活動。這些活動,在個人擁有體力、意愿與知識時,是可以獨立完成的,護理也就是協助個人盡早不必依靠他人來執(zhí)行這些活動。(1966)3、美國護士協會(ANA)定義:每個人對自身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必須有一定的表現和反應,對這種反應的診斷和治療即稱為護理。(1980)(或:護理是一種直接且有目標的服務,不論對健康或疾病中的個體、家庭及社區(qū),均能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務。隨著衛(wèi)生保健范圍的擴大,護理人員所扮演的角色也隨著擴大;現今的護理活動已延伸至合乎社會及心理需要的境界。)4、國際護士協會(ICN)定義:護理是健康照顧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以及在各種健康照顧機構和其他的社區(qū)中,照顧各種身體、心理有病及身體殘疾等不同年齡層的人,在這個廣大的健康照顧體系中,護理人員特別關心的是個人、家庭及團體對于現存的或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應;這些反應的范圍廣闊,小自個人恢復健康的反應,大至發(fā)展促進民眾長期健康政策的反應。5、國際護理倫理規(guī)范:護理是一種對個人、家庭和社區(qū)提供健康服務的業(yè)務,護理專業(yè)最主要的功能是以人為服務對象,也是它存在的價值。(二)護理概念的內容1、護理學是一門綜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獨立的應用性科學。2、護理是一個幫助人,為人的健康服務的專業(yè)。3、護理能協助個人滿足人類基本需要及增強自我照顧的能力。4、護理的任務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幫助患病的人康復,協助瀕死的人平靜、安寧、且尊嚴地死去。5、護理的服務對象是整體的人,包括已經患病的和尚未患病的健康的人。6、護理工作的場所不僅僅在醫(yī)院,而且還包括家庭、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7、護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8、護理學重視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及人和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9、護理學是一門正在逐漸完善和發(fā)展的專業(yè)。(三)護理的基本內涵(核心)1、照顧:是護理永恒的主題。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2、人道:(1)尊重個體,注重人性(視每一位服務對象為具有人性特征的個體,為具有各種需求的人)(2)一視同仁3、幫助性關系二、護理概念的演變過程(一)護理模式的發(fā)展階段1、第一階段:以疾病為中心的階段2、第二階段:以病人為中心的階段3、第三階段: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階段(二)整體護理的(holistic nursing)含義和意義整體護理的思想是護理學的基本概念框架之一,它始終貫穿于研究和發(fā)展護理理論和相關護理概念的過程中。也是我們解決復雜的健康問題的指導思想。1、整體護理的含義:(1)整體護理的定義:它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病人的身、心、社會、文化需要,提供病人需要的最佳的護理。(2)整體護理的內涵:1)護士在照顧病人時,應注意滿足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的整體需要。(因為人是由身體、心理、社會、精神及文化等多個層面組成的,其健康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2)護理應服務于人類生命的全過程,針對個體所處的生命不同階段,給予相應的照顧和健康指導。特別是對于生病的個體,護士不僅要注重疾病的痊愈,還要關心他的康復、自理,從而達到個人健康的最佳水平。(因為:人在生命過程的各階段特別是在生、老、病、死時都有著不同的護理需求)3)護理應逐步從個人延伸到家庭或社區(qū),達到促進全民健康的目的。(因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一個人生病,會影響到他的家庭乃至于波及到社會)2、整體護理的意義(1)充實和改變了護理研究的方向和內容:整體護理在注重疾病護理的同時,更注重人的研究。因此,護理中充實了許多有關人的心理、社會、行為、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內容。(2)拓寬了護理的服務范圍,改變了護士的傳統(tǒng)形象:實施整體護理,護士不僅關心病人生理方面的問題,還要照顧到與生理問題有關的心理、社會問題,因此其服務范圍由單純的疾病護理拓寬到了以 人 為中心的對身、心、社會等方面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在這個過程中,護士不僅需要作為健康服務的照顧者,而且還需要成為有關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3)有助于建立新型的醫(yī)護關系和護患關系: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實踐中,護士不再僅是醫(yī)生的助手,同時還與醫(yī)生一道,相互合作、相互補充,形成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病人是護理服務的核心,其思想、行為與感受、情緒等都會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因此護患關系得以加強。(4)提出了新型護理管理觀:整體護理的開展,要求護理管理者也同樣應具有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一切管理手段與管理行為均應以增進和恢復病人健康為目的。因此,一些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觀念必須加以改進。(5)改變了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整體護理的事實,要求護士不僅能針對疾病有護理的能力,而且應有豐富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溝通交流技巧等。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護理人才,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也相應進行了調整,改變單純重視醫(yī)療與疾病護理模式,增加了有關人的心理、行為、人際交往及環(huán)境、社會學方面的內容。三、護理與健康的關系1、WHO(1978): 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幫助健康人促進健康。2、ICN:護士的權利和義務為: 保持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健康。3、護理的任務:(1)促進健康(對尚未生病和健康狀態(tài)良好的人)(2)預防疾病(對處于危險因素中的有可能生病或有可能出現健康問題的人)(3)協助康復(對已經患病或有健康問題的人)(4)減輕痛苦(對病情危重或生命垂危的人)四、專業(yè)與護理專業(yè)(一)專業(yè)1、專業(yè)的目的(1)提供服務(2)發(fā)展新知(3)實施專業(yè)控制2、專業(yè)的特征:Kelly (1981年)(1)專業(yè)服務對人類是重要的,且造福于社會。(2)專業(yè)擁有專門的知識體系,且通過科學研究可以不斷擴展。(3)專業(yè)服務的重要特點是涉及知識和智能活動,專業(yè)人員要承擔應負的責任。(4)專業(yè)人員需在大學內培養(yǎng)或受更高層次的教育(5)專業(yè)人員工作有相當的獨立性,可控制自己的政策法規(guī)和活動。(6)專業(yè)人員愿為他人服務(利他主義),把工作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yè)。(7)有職業(yè)倫理法典,以指導其成員的抉擇和行為。(8)有自己的學術團體,鼓勵和支持高標準的工作時間。(二)護理專業(yè):1、護理專家寇汀的護理專業(yè)特征(1)全力投入工作(2)重視人際關系(3)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4)有倫理法典(5)重視自律(6)有自己的專業(yè)團體2、我國的護理專業(yè)特征(1)有理論基礎及其實踐(2)有和其他職業(yè)相合作的條件(3)有與其他行業(yè)同等的條件(4)獨立性工作(5)有一定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三)護理專業(yè)的知識范疇1、基礎知識部分(1)人文、社會科學基礎(2)自然科學基礎(3)醫(yī)學基礎(4)其它2、專業(yè)知識部分(1)護理學基礎(護理導論、護理理論、基礎護理)(2)臨床護理(3)預防保?。?)護理管理(5)護理教育(6)護理科研教學目標(護理學的基本概念部分I---人)本單元的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1、準確地給下列術語下定義:(1)護理學(2)人的基本需要(3)成長(4)發(fā)展(5)成熟(6)自我概念2、說出影響和決定護理實踐的四個基本概念3、描述人的統(tǒng)一整體4、列出護理中人的范圍5、識別基本需要的類型6、陳述基本需要的特點7、說出影響需要滿足的因素8、描述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的基本內容9、解釋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的一般規(guī)律10、說出韓德森 病人需要模式 中的護士的獨特功能11、描述人的發(fā)展的特點12、列出成長與發(fā)展的內容13、理解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原則14、解釋影響成長與發(fā)展的因素15、描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的組成要素16、列出弗洛伊德性心理發(fā)展的五個階段17、說出自我概念的組成部分18、陳述良好自我概念的重要性教學目標(護理學的基本概念部分 II----健康)本單元結束時,學生能夠:1、準確地給下列術語下定義:(1)WHO的健康定義(2)整體護理(3)疾?。?)健康---疾病連續(xù)統(tǒng)一相模式2、解釋健康---疾病連續(xù)統(tǒng)一相模式的特點3、描述影響健康的因素4、陳述現代疾病觀的特點和要求5、描述疾病對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6、解釋健康和疾病的關系教學目標(護理學的基本概念部分 III----環(huán)境、護理)本單元結束時,學生能夠:1、準確地給下列術語下定義:(1)治療性環(huán)境(2)整體護理2、理解護理概念的內容3、解釋護理的基本內涵4、說出護理模式的發(fā)展階段5、描述護理模式各個發(fā)展階段中護理的特點6、從護理與健康的關系來解釋護理的任務7、說出專業(yè)的目的8、識別專業(yè)的特征9、描述護理專業(yè)知識的范疇10、列出環(huán)境的分類11、描述治療性環(huán)境的要求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胸部疾病患者的護理3-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9 10:28:22(61~63題共用題干)患者,女性,49歲,胸部外傷致開放性氣朐,出現呼吸困難和發(fā)紺。給予立即封閉傷口,行胸膜腔閉式引流術。61.行閉式胸膜腔引流時,導管安放位置應在患側的A.第2肋間隙鎖骨中線處 B.第7.8肋問腋中線處 C.第6.7肋間腋前線處D.第5.6肋間腋中線處 E.第9.10肋間腋后線處62.該患者閉式胸膜腔引流護理中,促使胸內氣體排出的措施是A.取半臥位 B.水封瓶低于引流口60cmC.保持長玻璃管在水面下3cIn D鼓勵患者咳嗽和深呼吸 E.定日寸擠捏引流管63.此患者現在最主要的護理問題是A.低效性呼吸型態(tài) B.心輸出量減少 C.營養(yǎng)失調D.舒適的改變 E.焦慮或恐懼四、A4型題(64~67題共用題干)患者,男性,35歲,車禍致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尿量減少,脈搏細數。經檢查,臨床診斷為右側第4.5肋骨骨折并損傷性血胸。立即輸液.輸血,行胸膜腔閉式引流術。64.為了確定診斷需要做以下哪項輔助檢查A.胸部x線片 B.胸腔穿刺 C.胸部Ct D. B超檢查 E.胸部MRI65.胸膜腔內積血來自于A.肺破裂 B.肋間血管 C.胸廓內血管破裂D.肺血管破裂 E.心臟.大血管破裂66.此時患者的主要護理問題為A.低效性呼吸型態(tài) B.心輸出量減少 C.營養(yǎng)失調D.舒適的改變 E.焦慮或恐懼67.下列哪一項丕星進行性胸腔出血的特點A.脈搏逐漸增快,血壓持續(xù)下降 B.經擴容后血壓有回升,但擴容結束后又下降C.血紅蛋白,血紅細胞計數及血細胞比容持續(xù)下降D.胸腔閉式引流抽出血量/ 200ml/h,并持續(xù)2~3h或以上E.引流液的顏色越來越淡。(68~70題共用題干)患者,男性,左側胸部被匕首刺傷致胸痛.呼吸急促半小時,查體:脈搏l20/min,血壓9.3/5 3kPa(70/40 mmHg),口唇發(fā)紺。左側胸壁有傷口,呼吸時能聽到空氣出入傷口的響聲,氣管移向健側,患側叩診呈鼓音。68.應首先考慮此患者為A.閉合性氣胸 B.開放性氣胸 C.張力性氣胸D.損傷性血胸 E.胸壁軟組織刺傷69.引起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血容量不足 B.縱隔擺動,回心血量減少 C.傷側肺完全萎陷D.心臟受壓 E.健側肺部分受壓70.此患者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迅速封閉傷口 B.立即開胸手術 C.輸血輸液D.閉式胸膜腔引流 E.應用抗生素(71~74共用題干)患者,男性,40歲,車禍致右胸部疼痛.呼吸困難2h余,體檢:血壓7.5/5.5kP。,脈搏120/min。面色蒼白,右胸部前外側有3cm x6cm的反常呼吸區(qū),右胸部呼吸動度下降,叩診為濁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曾在基層醫(yī)院,給予輸液.抗休克治療,血壓回升,但隨著時間推移,又開始下降。人院后進行手術止血,術后3d患者出現胸痛加劇,咳嗽.咳痰.發(fā)熱,呼吸困難。血液化驗血象升高。X線片顯示右側肺部云霧狀改變。71.此患者的主要護理診斷是A.低效性呼吸型態(tài) B.心輸出量減少 C.營養(yǎng)失調D.舒適的改變 E.焦慮或恐懼72.此患者休克主要原因A.血容量不足 B.縱隔擺動,回心血量減少 C.傷側肺完全萎陷D.心臟受壓 E.健側肺部分受壓73.人院時應采取以下哪種治療措施A.繼續(xù)輸液.輸血 B.穿刺抽出積血 C.進行胸膜腔閉式引流D.在抗休克的同時進行手術探查 E.使用血管收縮劑74.術后第3天患者應采取何種主要護理措施A.繼續(xù)輸液 B.保持胸膜腔引流通暢 C.加強營養(yǎng)D.有效抗炎 E.保持氣道通暢,鼓勵深呼吸,使用有效抗生素(75~79共用題干)患者,男,27歲,車禍致右胸部疼痛,呼吸極度困難4h。護理查體:血壓82/67mmH9,口唇發(fā)紺,出冷汗,氣管移向左側,右胸廓飽滿,叩診為鼓音,聽診呼吸音消失,頸部有廣泛的皮下氣腫。x線顯示右第6肋骨骨折.肺萎縮.肋間隙增寬。臨床診斷為右側第6肋骨骨折并發(fā)氣胸。醫(yī)生對患者進行了胸腔閉式引流治療。75.造成患者呼吸極度困難.發(fā)紺的主要原因是A.傷側胸膜腔壓力不斷增高 B.健側肺受壓 C.靜脈回流受阻D.縱隔移向健側 E.廣泛皮下氣腫76.護士在巡視病房時,發(fā)現引流管銜接處脫節(jié),應立即做出的處理是A.重新連接引流管 B.健側肺受壓 C.拔除引流管D.鉗閉引流管近端 E.更換胸腔引流管77.護士判斷胸腔引流管是否通暢最簡單的方法是A.檢查引流管是否彎曲 B.檢查引流瓶中是否有引流液C.檢查患者的呼吸音是否正常 D.看引流管中是否有液體流出E.觀察水封瓶中的長管內水柱是否有波動78.搬動此患者時應A.保持引流通暢 B.囑患者屏住呼吸 C.用兩把止血鉗夾閉引流管D.注意觀察引流液排出情況 E.保持引流瓶直立79.該患者目前最適宜的體位是A.半臥位 B.側臥位 C.中凹位 D.頭高腳低位 E.平臥位(80~82題共用題干)男性,20歲,2年前因車禍致血胸住院,已治愈,今無明顯誘因下突感胸悶不適。體格檢查:右側呼吸音減弱。胸片:右肺壓縮90%。80.此患者發(fā)病最常見的原因是A.肺結核 B.肺膿腫 C.彌漫性肺氣腫D.吸煙導致的劇烈咳嗽 E.胸膜撕裂或肺大泡破裂81.此患者目前最主要的護理問題為A.低效性呼吸型態(tài) B.心輸出量減少 C.營養(yǎng)失調D.舒適的改變 E.焦慮或恐懼82.目前主要采取何種治療措施A.吸氧 B.胸腔穿刺抽氣 C.輸液 D.胸膜腔閉式引流 E.手術治療(83~85題共用題干)患者,男性,50歲。以 進行性吞咽困難半年 之主訴人院,x線鋇餐透視疑診為食管癌。83.護理評估時,此患者最初期癥狀應是A.食管內異物感 B.吞咽困難 C.持續(xù)性胸背部痛D.聲音嘶啞 E.喝水時嗆咳84.為了解腫瘤向外擴展情況,該患者還需行下列哪項檢查A.B超 B.胸部正側位片 C.CT D.食道纖維鏡檢 E.食道拉網85.該患者手術后護理哪項不正確A.術后48h內吸氧 B.止痛 C.盡量防止咳嗽D.病情平穩(wěn)后取半臥位 E.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盡早下床活動(86~88題共用題干)患者,男性,56歲,以進行性吞咽困難4月余收入院。入院檢查:發(fā)現患者進食量很少且發(fā)生嘔吐,明顯消瘦,乏力。血化驗:血紅蛋白859/L。人院后,進行正規(guī)的檢查和治療。86.要了解食管癌是否侵犯到氣管和脊柱首先選擇哪項檢查A.食管拉網檢查 B.B超檢查 C.x線鋇餐透視D.胸部CT E.纖維食管鏡檢查87.此時患者的主要護理問題是A.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B.清理呼吸道無效 C.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D.焦慮或恐懼 E.潛在并發(fā)癥88.經過檢查腫瘤已經波及氣管壁和脊柱,鋇餐透視造影劑很少通過,此患者最佳的治療是A.化療 B.放療 C.手術根治術D.姑息手術.輔助化療和放療 E.單純胃造口(89~90題共用題干)男性患者,58歲,進行性吞咽困難3月余。人院查體,貧血面貌,消瘦明顯。X線透視可見食管3era長的黏膜皺襞中斷,管壁僵硬,鋇劑通過緩慢。89.此患者目前的主要護理問題為A.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B.清理呼吸道無效 C.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D.焦慮或恐懼 E.潛在并發(fā)癥90.此患者為了確定診斷首選下列哪一項檢查A.x線碘劑造影 B.胸部CT C.胸部MRID.B超 E.纖維食管鏡檢查(91~95題共用題干)患者,男性,29歲,車禍致左胸疼痛,呼吸極度困難4h。護理查體發(fā)現,脈搏細速,血壓80/60mmH9,皮膚濕冷,發(fā)紺,出冷汗.煩躁不安。氣管移向右側,左胸廓飽滿,肋間隙增寬,叩診為鼓音,右肺聽診呼吸音消失,頭頸部.右胸部有皮下氣腫。臨床診斷為左第4~7肋骨骨折。 ,90.此時患者主要的護理問題為A.恐懼 B.潛在并發(fā)癥:休克 C.知識缺乏 D.低效性呼吸型態(tài)E.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91.最可能的臨床診斷為A.閉合性氣胸 B.張力性氣胸 C.開放性氣胸D.創(chuàng)傷性氣胸 E.血氣胸伴失血性休克92.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胸穿排氣減壓 B.氣管切開 C.高流量給氧 D.剖胸探查 E.補液抗休克93.若該患者進行胸腔閉式引流5d后,仍嚴重漏氣,呼吸困難無好轉,進一步處理措施為A高流量給氧 B.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C.增加胸膜腔插管引流D.剖胸探查 E.加強營養(yǎng)支持參考答案:1E、2D、3D、4A、5D、6D、7E、8B、9C、10A、11C、12A、13D14E、15D、16C、17C、18A、19E、20D 21B、22C、23E、24C、25B、26C、27B、28B。29A 30D 31B 32D 33E 34D 35E 36A 37E 38B 39A 40C 41E 42A 43D 44D 45B 46C 47E 48B 49C 50D 51C 52C 53E 54A 55D 56A 57D 58E 59D 60D 61E 62A 63D 64A 65B 66B 67B 68E 69B 70B 71A 72B 73A 74D 75E 76A 77D 78E。79C 80E 81E 82A 83A 84C 85C 86D 87C 88D 89C 90B 91B 92A 9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