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軍隊文職招聘網(wǎng)政治常識-中國怎樣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 常識判斷

2012年山東軍隊文職招聘網(wǎng)政治常識-中國怎樣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減小字體增大字體2012年山東軍隊文職招聘網(wǎng)政治常識-中國怎樣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1)要積極發(fā)展對外關系,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2)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fā)展同世界各國的關系,不斷發(fā)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jié)與合作。

(3)要堅決發(fā)對霸權(quán)主義和強權(quán)政治,永遠不稱霸。

用戶名:!查看更多評論

分值:100分55分1分

內(nèi)容:!

通知管理員驗證碼:點擊獲取驗證碼

山東軍隊文職招聘網(wǎng)政治必考知識練習-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典型觀點列舉 - 行測知識

山東軍隊文職招聘網(wǎng)政治必考知識練習-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典型觀點列舉減小字體增大字體山東軍隊文職招聘網(wǎng)政治必考知識練習-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典型觀點列舉

1、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日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孔子,是說,行是學的表現(xiàn)。)

2、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是強調(diào)知行統(tǒng)一,學以致用。)

3、只有兩件:理會,踐行,行為重。(朱熹,認為知先于行,在認識上道理明了,就會指導人去行動;行重于知,理會的目的在于踐行,只是理會不去踐行,等于沒學。)

4、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朱熹,是說,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

5、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則知尚淺。既親歷其域,則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朱熹,是說,知而不行,則體會不深;見之于行,則認識更明,知行互相依賴,互相促進,不可偏廢。這是知行關系問題上的相互辯證法思想。)

6、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是說,知是行的來源,行是知的作用;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認為知決定行。顛倒了知和行的關系,是唯心主義的知行觀。)

7、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王陽明,認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這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8、盡天下之學,無有不行而可以言學者,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為學,則知不行之不可以為窮理矣。(王陽明,強調(diào)只有通過行才能掌握學問,才能窮理。、這是合理的觀點。)

9、由行而行則知,由知而知所行。(王夫之,強調(diào)知行統(tǒng)一。是唯物主義的知行觀。)

10、行可兼知,行高于知。(王夫之,強調(diào)行對知的決定作用。是唯物主義的知行觀。)

1l、行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魏源,認為,人的認識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獲得的,行先知后。這是唯物主義的知行觀。)

12、知難行易,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倘能由科學之理則,以求得其真知,.則行之決無所難。(孫中山,在知行關系上認為,知是難的,行是易的,即知難行易。)

13、行先知后,宇宙間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實,然后才發(fā)生言論,并不是先有言論,然后才發(fā)生事實,夫維新變法,.國之大事也,多有不能前知者,必待行之成之而后乃能知之也。(孫中山,認為,行在先,知在后,行先知后,知是從行中來的,能實行便能知,能知便能進步。)

14、科學雖明,惟人類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知之也,其不知而行之事,仍較于知而后行為尤為也。且人類進步,皆韌于不知而行者也,此自然之理則,而不以科學之發(fā)明為之變易者也。(孫中山,是說行先知后,行易知難。這是唯物主義的知行觀。)

用戶名:!查看更多評論

分值:100分55分1分

內(nèi)容:!

通知管理員驗證碼:點擊獲取驗證碼